征地有标尺,旧楼焕新颜——四平城市更新中的民生温度与现代化建设并行

四平 更新于:2025-10-17 07:02
  • 魔法船帆0r
    征地有标尺 旧楼焕新颜:四平城市更新中的民生温度

    挖掘机平稳作业,新铺的柏油路面泛着柔光;老旧楼道里,新装的电梯缓缓停靠;征地现场,工作人员正细致讲解补偿标准……行走在四平的街巷村落,征地拆迁的有序推进与老旧小区的蝶变升级,共同勾勒出这座城市的民生答卷。从政策落地到细节落实,每一项举措都紧扣群众需求,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。

    征地工作的“稳”,是城市更新的基石。2024年10月,四平市人民政府正式公布新修订的征收农用地区片综合地价,明确市本级核心区域综合地价达到每公顷120万元,梨树镇等区域为每公顷60万元,形成了清晰透明的补偿标尺。这一标准并非简单数值调整,而是拆解为20%的土地补偿费与80%的安置补助费,确保资金流向精准覆盖失地农民的生产与生活需求。

    2025年启动的重点征地项目中,铁西区平西乡、红嘴村等5.3576公顷土地将用于工矿厂房与交通设施建设,梨树县则因吉林省中西部供水二期工程,涉及白山乡东风村、孤家店镇大林子村等数十个行政村,征收范围以输水工程中心线向两侧延伸50至100米不等。为保障群众权益,当地严格执行“先补偿后搬迁”原则,被征地农民可自主选择货币补偿或房屋置换,同时单独落实养老保障费用,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,从根本上解除后顾之忧。这种“政策兜底+多元选择”的模式,让征地工作从“要我搬”变为“我愿搬”。

    如果说征地是为城市发展“拓空间”,老旧小区改造则是为民生幸福“添分量”。在伊通满族自治县,2025年的改造清单上,公园小区、财联小区等11个老旧小区赫然在列,7.64万平方米的改造面积将惠及上千户居民。施工前,住建局工作人员带着图纸进社区,与居民代表现场敲定方案;施工中,优先更换老化的雨水、污水管线,同步梳理通信线路,从源头解决积水内涝与“空中蜘蛛网”问题。

    铁西区的改造实践更显精细化。红城小区曾因无大门沦为“公共停车场”,外来人员随意出入,楼道卫生堪忧。社区入户走访后,协调安装铁门并配备钥匙,居民自主筹资完善管理,彻底终结了多年的混乱局面。仁兴小区则针对汛期积水难题,施工队仅用三天就挖开低洼地面、铺设排水管,昔日“淌水路”变成了“放心路”,居民路过时总忍不住驻足称赞。这些看似琐碎的改造,恰恰解决了群众最迫切的“心头患”。

    电梯加装是老旧小区改造中的“硬骨头”,却也是民心所向。在烟厂老旧小区,首部加装电梯已投入使用,轿厢铺着瓷砖,按键灵敏便捷,从一楼到五楼只需数十秒,彻底解放了老年居民的腿脚。虽然部分试点电梯因实际问题拆除,但这种“试错”背后,是对民生需求的持续回应。此外,铁东区住建局将居民反映的裂痕危墙纳入改造工程,消除了单元门口的安全隐患,用实际行动践行“群众诉求无小事”。

    从2021年完成68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2.7万余户,到如今电梯加装、管线更新、环境整治同步推进,四平的旧改工作早已跳出“刷墙铺路”的浅层模式,转向“功能提升+长效管理”的深度升级。社区牵头建立业主自治机制,施工方留下维修联系方式,让改造成果既能“保鲜”更能“长效”。

    征地有政策标尺,改造有民生温度。四平的城市更新实践生动证明,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。从农田到新址的搬迁,从旧楼到新居的蝶变,每一步都浸润着为民情怀。当征地补偿的“真金白银”落到实处,当老旧小区的“老大难”逐步破解,这座城市正在更新中积蓄力量,让居民的获得感在砖瓦之间不断生长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